工艺品的“富士康”困境
网络文摘
来源:网络文摘

  “你的确可以像富士康那样创造大量制造业就业岗位,但工人们的月薪可能只有400美元。当然,制造业也有许多高薪岗位,如三星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但这样的工厂屈指可数。”

  这话出自蒂姆•沃斯托(Tim Worstall)2011年11月24日在《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发布的一篇文章,描述的是基础制造业所遭遇的尴尬现状。该文引援了关于iphone和ipad全球供应链价值分布的一篇分析论文。数据显示,中国从组装iPad和iPhone中获得的利润仅为2%,而苹果则高达30%。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即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国人纷纷热议,缘由在于我国正是一个基础制造业大国。兴许有人会问,制造业通常处在产业链下游,工人数量最多,工作量不小,为何却挣着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最低利润?逆推便可得知,如果一个行业的工资水平或者说利润水平过低,则能反映出该行业对社会创造的附加价值低,换句话说,靠着组装和代工为主营业务的“富士康们”是很难创造出高附加值的。

  “工艺品便是这么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该产业遭遇了一些困难,行业在逐渐洗牌中发展,不少企业更处在由外销转内贸的阶段”泉州正月娇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亦勇表示。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渗透蔓延,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工艺品行业,尤其作为国内工艺品集散地之一的福建省陶瓷与树脂工艺品产业,摆在它们面前的更是一道道待解难题。

  成本驱动产业转移

  工艺品制造产业的迁移,有着一定规律,它通常的模式是跟随成本“流动”而进行转移,即从高成本处流向低处,通俗而言就是——“哪儿的综合成本相对低廉,产业就往哪儿迁移”。

  拿树脂工艺品来说,它是由造型能力极强、表现细腻度极高的树脂加工而成,由于非天然树脂处于石化产业链的下游。因此,依照它的天然属性,树脂工艺品行业受原油价格的变化较为敏感。此外,这个行业受原材料供应的影响也较大。一些依托于原材料优势的地区在长期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就更容易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泉州丰泽就是世界闻名的树脂工艺品产业聚集地。据早前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36%的树脂工艺品产自福建省泉州丰泽区的树脂企业,产业配套十分完善。

  然而,这样的产业集群并非一开始就落在国内。据了解,早在30多年前,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就开始出现了树脂工艺品,其后这样的产业集群于上世纪80年代转移至中国台湾,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产业又再次发生“迁徙”,中国内地开始出现了出口型树脂工艺品厂,产业也就此开始孕育。1998年前后是树脂工艺品的销售旺季,全国出口销售额约90亿美元,泉州就占了大概60%,顶峰甚至高达70%。

  王亦勇分析,由于传统的工艺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受人力成本的影响较大。所以,但凡产业的迁移都是因为当地的成本发生变化所导致的。“比如说,原来在英国的人力成本低廉,那儿也有原料,因此产业就主要集中在那儿,后来因为人力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这个产业集群就逐渐转移到了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再到更为低廉的台湾,最后‘跑’到内地来,都是遵照这样的迁移习性而来的。”他解释说,“下一步的可能就是越南等地”。

  成本的变化驱动着工艺品产业集群的不停转移。2000年后,树脂工艺品遭遇了出口额的下降,而作为福建另一个拳头工艺品行业——陶瓷工艺品也在06、07年达到顶峰后,因为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欧债危机的影响,出口形势也较为严峻。
“07年左右,工艺品行业处于一个巅峰期,那时候许多出口企业在出口额方面都达到顶峰,但是其后逐年衰退,现在又加上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行业2011年处于一个大洗牌的过程,而2012年则会继续加大洗牌,最后回归到‘适者生存’上。”徳事利实业有限公司薛松生总经理如此分析。

  “富士康”式困境

  为何资本会青睐“富士康”?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成本的控制。这一点从富士康2009年的财报就可获知,富士康员工数量相比2008年增加了9.7%,员工成本总额支出却同比减少28%,人均成本更是同比减少了34%。类似的,国内的工艺品制造业也有这样的优势。

  不过,逐年上涨的人工成本让“富士康”们优势不再。顶着CPI飞奔,人工的成本正逐年增长,网易科技指出,“相较于2010年2.43亿美元的员工成本,富士康2011年的员工成本已升至2.72亿美元。”缩影下的制造业亦然,它们纷纷遭遇“富士康”式困境。
不仅用工成本挤压工艺品行业利润,其他诸如原材料上涨也会进一步破坏原材料依赖型的工艺品制造业。从树脂工艺品来看,由于它处于石化产业链的下游,因此它的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其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当下游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小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时,这类公司的业绩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树脂企业对石油价格非常敏感。泉州一家树脂工艺品厂的经理说,石油价格一波动,他神经就要跟着紧张。

  “用工成本激增、原材料价格上涨,甚至是人民币升值和汇率风险等原因都加剧了工艺品行业的困境,但这些都属于不可控的外部市场因素。值得一提的一个难点是,工人们的心态发生着急剧变化,严重影响了工艺品企业的招工、用工。” 薛松生接着表示,“招工其实并不难,难的突出表现是在用工问题上,工人们心态发生变化,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很容易招进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以诸如体验不同生活的理由逃离行业,许多大学生更是不愿意干这行,这点我们是非常无奈的”。

  正如薛松生分析,“用工荒”是另一个困扰工艺品行业的难题。同样地,王亦勇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公司现在的员工基本以老员工为主,新的员工很难招到,就算是招得到,也容易流失。“目前,公司接单能力并不比以前差,差别就在于生产能力下降了,有时候就算有单却因用工问题没法做”,王亦勇说。

  基于成本优势的“富士康”企业在内外夹击下,利润被逐渐剥离。而同业的恶性竞争依然不依不饶地在加剧侵蚀。据了解,树脂工艺品曾一度为高利润行业,利润甚至成倍于成本,而如今这种光景已成为历史。

  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的发展,走的是外向型模式,以往的主战场基本在国外。随着国外订单的萎缩和业内的竞争激烈,工艺品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有的企业规模小,起步晚,但为了与先入市场的企业抢订单,先行降价,导致了业界的低价恶性竞争。更有甚者,一些做起了靠“模仿”维系企业生存的生意,这种行为严重打击了产业创新的积极性。

  另外,市场品牌竞争激烈、广告推广成本过高、销售渠道成本过高、小批量多品种生产需求增加、生产成本提升、库存周期缩短的压力不断增大、传统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等问题,也导致了不少企业退出竞争。一位工艺品行业的资深业务总监告诉笔者,“一些企业老总甚者放弃了工艺品而转行了,倒闭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双维度”发力

  金融危机之后,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行业出口额逐年下降,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整个产业开始谋划新发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大胆摸索与尝试。从市场的横向维度来看,福建省工艺品业面临更多的将是企业整合与市场突围。业内人士认为,小企业出局是必然的,符合“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与此同时,原本不被看好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受到了生产企业的重视。



  王亦勇分析,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树脂工艺品国内市场有望启动。由于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开始调整布局,在市场战略上采取“重视海外兼顾国内”的两条腿走路方式,他们既争取海外订单,也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尤其软装市场)。

  薛松生认为,行业的未来属于资源和渠道整合者。“渠道的整合,包括传统经销渠道甚至是电子渠道。未来电子商务是个大方向、大趋势,但现在对于工艺品行业而言,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不少企业处于观望阶段”,他说,“电子商务是个不错的市场拓展方式”。

  除了行业洗牌与市场突围的横向拓展之外,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行业的企业也在纵向维度上下功夫——加速企业内力修炼,包括加大创新力度、新材料应用、内部人员结构优化、追求提升企业员工积极性等柔性效益、实施六西格玛以减少次品率等等。
目前,企业在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比如用树脂为材料开发台灯等。“现在,我们在原来产品线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更偏向功能性的产品上”王亦勇说。

  “公司每年都投入了3、400万用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工作机制上进行创新,通过让设计师们在家就能实现办公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工作弹性,保护员工的私人情感” 薛松生说,“当然,这一切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只有给予创新足够的重视和投入,才能让产品更具竞争性,也才能使之产生高溢价,提高产品利润空间,破解工艺品产业的“富士康”式难题。王亦勇表示,正月娇历来都较为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目前拥有设计人员近30人,工厂工人近500人。包括正月娇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树脂工艺品企业,目前正走一条多材质的路线,比如采用一些铁、布、陶瓷、玻璃等材料,结合树脂开发各种款式的工艺品。树脂企业走多材质路线,寻找环保型的替代材料,不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还能丰富产品种类,好处不言而喻。
只有在市场和企业两个维度上下足功夫,才能使工艺品行业摆脱“富士康”式困境。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商会秘书长黄健明表示,工艺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离不开政策的保护。


关注德科创意微信小程序
随时随地畅游环球
使用微信扫一扫
标签
工艺资讯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4006-020-160
QQ客服
14801445571807329062
扫一扫添加
官方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小程序
全部
欧洲
美洲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